【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高蕾)4月4日,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潘庄引黄、官厅水库、岳城水库、引滦工程、再生水及雨洪水六个水源的水全部进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历史悠久,工程浩大,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受益广泛,是活态遗产。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一个时期以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
2022年,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人民政府开展了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补水河道5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33米,沿线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线路
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在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此次补水综合考虑各补水水源条件,结合沿线春灌需求,自2023年3月1日开始实施,较2022年提前了一个半月,计划5月底完成,并根据水源来水情况尽量延长全线贯通时长。计划补水水量4.65亿立方米,其中用于置换沿线农业灌溉取用深层地下水水量约2.08亿立方米,置换河北邢台、沧州、衡水,天津静海、滨海新区等地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灌溉水源,预计置换灌溉面积约99万亩。
自3月1日京杭大运河启动补水以来,截至4月3日,已累计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19121万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41.1%。其中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累计补水4204万立方米,潘庄引黄累计补水2141万立方米,官厅水库累计补水649万立方米,岳城水库累计补水3013万立方米,再生水及雨洪水累计补水9114万立方米。河北省累计引水666万立方米,用于2.9万亩农田灌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