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英文名:Typhoon Khanun ,名称来源于泰国,含义是“波罗蜜果”)已经生成,最高风力达到了15级,是一场强台风。
【资料图】
“卡努”原本预计会在8月2日夜间移入东海,逐步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未来趋向日本东南部。
但是,受副热带高压和北方大陆高压脊的影响,“卡努”突然改变了路径,向西北方向移动,速度明显减慢。
这意味着,“卡努”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和海域,给沿海地区带来持续的风雨天气。
根据天气网的实时发布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卡努”的路径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卡努”在7月23日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海面上,随后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转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7月28日,“卡努”达到最大强度,中心最低气压为925百帕,最大风速为58米/秒(17级),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风力有13-15级、阵风16-17级。
7月29日,“卡努”开始减弱,并在8月2日夜间移入东海。原本预计“卡努”会在东海转向东北方向移动,但由于副高和大陆高压脊的阻挡,“卡努”突然拐弯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在8月3日凌晨进入山东南部近海。
8月3日上午,“卡努”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
“卡努”的路径变化让人想起了去年的第14号台风“泰利”。
“泰利”也是一场强台风,最高风力达到了14级。它在2022年9月12日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海面上,并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转西北方向移动。
“泰利”原本预计会在9月16日夜间到17日凌晨,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消失。但是,在9月16日下午,“泰利”突然改变了路径,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在9月17日上午,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陆。
“泰利”的路径变化也是受到了副高和大陆高压脊的影响。由于两大高压系统合并形成高压“大坝”,阻挡住了“泰利”的前行,导致它拐弯向西北方向移动。
“泰利”和“卡努”都是因为副高和大陆高压脊的阻挡而改变了路径,但是两者的路径变化有所不同。“泰利”是在接近登陆时才拐弯,而“卡努”是在进入东海后才拐弯。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受到的高压系统的位置和强度有所差异。
“卡努”的路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罕见的台风奇观,表示惊讶和好奇。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灾难,表示担忧和恐惧。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考验,表示坚强和信心。
总的来说,人们对“卡努”的看法是复杂的,既有好奇和惊讶,也有担忧和恐惧,还有坚强和信心。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同态度和情感。
“卡努”的路径变化给我国东部沿海和海域带来了持续的风雨天气,对交通运输、城市运行、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卡努”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大风和暴雨,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情况,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其次,“卡努”给海上航行带来了风险,导致部分航班、船只、渔船等停运或转移,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困难。
再次,“卡努”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导致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受到影响,尤其是水稻、果树等作物。
最后,“卡努”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不便,导致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通讯等服务受到影响,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
另一方面,“卡努”的路径变化也给我国东部沿海和海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效应。
首先,“卡努”给沿海地区带来了降温和降雨,缓解了之前的高温和干旱,改善了气候环境。其次,“卡努”给海上航行带来了机遇,促进了部分船只、渔船等的安全转移或避风停靠,提高了航行安全意识。
再次,“卡努”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机会,促进了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灌溉或补种,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
最后,“卡努”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动力,促进了部分地区的防汛救灾或应急准备,提高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卡努”的路径变化是一场罕见的台风奇观,也是一场严峻的台风灾害,也是一场艰难的台风考验。它给我国东部沿海和海域带来了持续的风雨天气,对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效应。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地看待这场自然现象,既不要过分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