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资料图片)
2023年下半场将至,城投债的到期压力如何?债务管控又有哪些新进展?城投债是否还值得布局?
2023年下半年城投债到期压力
到期回售规模: 2023年下半年,城投债到期回售规模3.55万亿,占存量规模的20%。2024年-2027年到期回售规模分别为5.84万亿、4.33万亿、2.15万亿、0.78万亿,分别占存量规模的34%、25%、12%、5%。
图片来自民生证券研究院
集中到期日: 2023年下半年,城投债到期日主要集中于三季度,其中8月份到期回售规模最大。
图片来自民生证券研究院
区域分布: 具体到省份,天津、云南年内到期回售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吉林、黑龙江、宁夏回售比例也大但数量不高。其中广东、福建、云南、辽宁等到期回售比例集中于三季度;山东、湖南、湖北、广西、河北则更多集中在四季度。
图片来自民生证券研究院
债务管控情况
地方政府层面:
2023年,地方政府隐债化解以及债务管控等债务风险问题引发各地政府的重视。这点从各省市年初的财政预决算报告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对于今年的隐债化解和债务管控,总体方向还是聚焦在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禁止各种变相举债行为三个方面。
总结各省市开年后的化债举措,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积极召开投资人交流会、债券推介会、争取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互利共赢。二是自上而下与各大央企集团、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实金融资源支持。其中天津、河南、山东等地较为集中。
图片来自民生证券研究院
政策层面:
主要有两点:一是进一步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和成本。今年2月高层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中提到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就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
图片来自官网
二、再融资债试点置换隐性债务的支持。2020-2022年,试点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共发行1.04亿,一方面是债务压力较大的区域进行相应缓释,另一方面是助力隐性债务清零的区域。要争取再融资债试点,需经过财政部答辩并有严密的化债计划。
今年以来,多个地方提出,要争取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年初,贵州省预算报告提出,争取高风险建制市县降低债务风险试点等政策支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优化地方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青海省预算报告提出,积极争取县级化债试点,多渠道、多手段盘活资金资产,重点化解“非标”债务风险,全力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
下半年如何布局城投债?
随着2022年部分省份偿债能力弱化,高层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态度明坚决,支持各地采取多种举措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而且,地方政府保城投债券兑付的意愿较强,即便是被债券市场认可度不高、偿债能力偏弱的区域,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或表态确保债券兑付。如甘肃、柳州等。所以短期内城投债发生实质性违约的概率依然较小。
但是,今年以来土地出让市场还没明显修复,地方政府偿债能力需要进一步改善。未来城投债的结构性分化可能进一步加大,叠加目前部分弱区域信用利差也降到比较低的位置,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估值波动风险,不建议过度下沉弱资质的省份。除此之外,在今年的前五个月,城投非标违约、商票逾期等负面事件频发。舆情发生的区域,债券估值也容易调整。
那2023年下半年如何布局城投债呢?首先,可以关注经济财政状况较好、债务管控能力强的强省份,如东部省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这些省份城投债流动性较好,可适当拉长久期。其次,可挖掘兼具收益率和安全性的城投债品种。如有担保的城投债。对于有担保的城投债,要特别关注担保人的资质,建议重点关注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城投债。再次,可关注有强上市公司区域的城投债。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实控高市值上市公司数量较多,意味着城投化债可依赖的优质资源更多,相对来说,也就具备更高的安全边际。